導航:首頁 > 觀區塊鏈 > 區塊鏈講師凱文講解

區塊鏈講師凱文講解

發布時間:2024-07-02 12:44:28

區塊鏈將如何定義目前我們所處的時代

目前區塊鏈技術主要是應用在智能合約、身份驗證、資產交易

區塊鏈技術除了解決安全性的問題,還可以改變如下領域:

1.以後的音樂版權分發很可能進入到區塊鏈階段,去掉中間環節,讓音樂人更直接的獲得收益。之前發唱片這些,都需要經過唱片公司,或者互聯網去增加用戶粘性,推廣或者打歌中間環節會收很多費用,真正給到作者的並不多,因為原有版權還是掌握在幾大唱片公司手裡。

2.寫作版權一樣,比如之前可能一定要找個出版商,這個版權就不能被多次出售,同樣給到作者手裡的錢很少,而有了區塊鏈技術,所有需要使用的人都需要給作者版權費,而不僅限於單個出版商。之前李笑來老師做了press one 項目也是主要針對版權分發的問題。

3.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會結合產生區塊鏈物聯網(BIoT)。區塊鏈物聯網可以大幅降低黑客攻擊的風險,藉助區塊鏈物聯網,獲取倉庫感測器數據將可能像手機那樣方便。

凱文凱利既《失控》一書,成為了互聯網發展的風向標,在他後來的《必然》一書中也提到,「科技在本質上有所偏好,使得它朝往某種特定方向。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前提下,決定科技發展動態的物理原理和數學原理會青睞某些特定的行為」。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是一種「必然」趨勢,而比特幣及一些有價值的數字貨幣,只是因為其中的某一種需要而產生的。現在的區塊鏈就像1994年的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會篩選出最優秀的科技技術和產品,這只是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現在太多打著區塊鏈做文章的「偽區塊鏈」項目,這是因為太多人沒有了解就盲目投入。想在這個市場大撈一次,發一次橫財。那些人就是瞄準了什麼都不學習就進入幣圈的韭菜,他們在開放的公鏈上隨便做點小包裝,發個幣,搞了個路演就想圈一批人進來,圈了錢就想跑路,其實根本沒有實際的技術含量,解決不了什麼實際問題。

❷ 可編程貨幣:如何改變我們的整個價值轉移體驗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電氣和計算機工程教授:安德魯·辛格(Andrew Singer)說:新冠病毒激發了支付方式「能夠在短短幾秒內,而無需(分發)成本。這將是一個無需考慮的問題。」


可編程貨幣 正在流行!這可能是貨幣進化的下一個階段。而且它的破壞性可能與當今發展中的任何金融技術一樣。

是的,我國即將大規模推出首個中央銀行數字貨幣(DCEP),或許在未來12個月內,但如果是這樣的話,它將在10年前被CBDC 2.0所取代,也就是說,附著在區塊鏈智能合約上的數字貨幣。至少,很多人都是這么想的。

可編程貨幣是有限制的貨幣。一個類似的例子是食品券,受贈者可以得到相當於錢的優惠券,這些優惠券只能用來買食物,而不能用來買酒、賭馬、彩票或其他任何東西。在現代的偽裝下,這些「食品券」是通過智能合約在區塊鏈平台上交易的數字化代幣。

上個月,IBM獲得了一項「定製可編程加密令牌」的專利,這是美國授予的第一項PM專利,共同發明人喬納森·羅森諾爾(Jonathan Rosenoer)告訴《Cointelegraph》雜志。

「可編程令牌正在被越來越多地討論!」,法蘭克福金融與管理學院智囊團法蘭克福學校區塊鏈中心(FSBC)的研究助理兼項目經理Jonas Gross告訴我們。

例如,在德國,財政部與德國央行最近成立了一個工作組,致力於開發可編程歐元。

商業交易平台Tradeshift的聯合創始人格特·西爾維斯特(Gert Sylvest)表示:「 Covid正在以可編程貨幣推動一場緩慢的海嘯。」 它可以加速電子商務中向可編程貨幣的過渡。自大流行以來,「我們看到了利率的飆升」,尤其是在隨後的流動性危機,包括付款放緩的情況下。他說,許多公司現在已經准備好讓可編程資金(包括自動應付賬款/應收賬款結算)煥然一新。

藉助IBM的新發明(「美國專利10,742,398,Rosenoer等人,2020年8月11日」),可以將加密令牌的參數(約束)存儲在令牌本身中,或者:「可以將其存儲在鏈上」或由令牌內存儲的哈希標識符引用的鏈下資料庫!」。 共同發明人Rosenoer認為,該代幣具有促進許多 社會 /經濟目的的潛力,包括在發生自然災害或戰爭時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例如:

「慈善機構或難民機構可以向難民發放這張證明。這些企業也可以獲得類似的認證。然後,可以向難民發放代表資金的編程代幣,並將其保存在他/她的手機上。難民只能用它們來支付經認可的企業提供的商品和服務。難民也可以把他們轉移給其他難民。」

他補充道,可編程代幣可以由個人創建(「你可以創建自己的andrecoin」)、企業、慈善機構、銀行、政府或其他實體。在後端,審核員可以接收關於誰持有代幣以及它們在哪裡被使用的自動報告。「意料之外的模式,指示Skimming或勒索,可以觸發警報和異常處理,」羅森諾爾指出。(「Skimming」是運送人道主義援助的一個大問題。即使在援助到達時,接受者有時也會被搶劫,另一個擔憂是可編程代幣可以減輕這種擔憂。)

今天可編程令牌的狀況如何? Rosenoer說,DLT/區塊鏈領域幾乎沒有任何產品的生產級部署,但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政府可以使用可編程代幣來實施經濟禁運。代幣可以被 編程 ,這樣它的價值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贖回,但不能在朝鮮或伊朗。他補充道:「初創企業的人正在向前發展(用例)。」。


波士頓咨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旗下Platinion(阿姆斯特丹)公司董事總經理兼合夥人卡傑•伯查迪(Kaj Burchardi)說:「在美國,這對政府發放冠狀病毒刺激計劃支票(所謂的直升機支付給每個納稅的美國公民,如果可以選擇可編程貨幣的話)來說,那將是一件好事。」……他告訴雜志:「這本可以在幾秒鍾內完成,而且不需要任何成本(從分銷角度來說)。這將是一個無需考慮的問題。」


尼科西亞大學(塞普勒斯)的喬治·賈格利斯教授告訴《每日電訊報》雜志:

雖然今天存在著許多形式的這種貨幣,大多數加密貨幣都有較高或較低的可編程程度,圍繞CBDC的討論大多涉及數字貨幣,而不是有條件的貨幣。


喬治·賈格利斯教授補充兩點說法:


今年3月,德國政府組織了一次黑客競賽,以尋找應對Covid-19危機的創新方法。一個很有希望的提議是分散的通用歐元:「dezentraler gemeinschaftlicher Euro」(dgE)或Diggi,這是一種政府分發的基於區塊鏈的代金券,只能用於經濟重災區的參與企業。德國數字化國務部長多蘿茜•Bär表示,「該系統將使較小的公司能夠參與援助計劃」。


波士頓咨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伯查迪(Burchardi)告訴我們:


德國銀行協會(AGB)在一篇博客中指出:「與傳統數字貨幣一樣,新形式的加密貨幣具有重大的技術創新:它們可以與所謂的「智能合約」相連。該組織表示,德國私人銀行將可編程數字貨幣視為「具有巨大潛力的創新,可以成為數字化發展下一階段的關鍵組成部分」。



格羅斯告訴我們,雖然可編程的CBDC在不久的將來不可能在美國或歐洲出現,但「可編程代幣將在短期內成為代幣化的商業銀行貨幣或電子貨幣」——未來一到三年。「目前,銀行加大了引入商業銀行貨幣支持的可編程代幣與銀行賬戶掛鉤的努力。」政府資助的項目如CBDC 2.0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是一個預計的PM用例,在采訪中被反復引用。他告訴我們,羅森諾爾在印度孟買生活了兩年半,那裡被「令人震驚的貧困」所包圍,那裡對窮人的援助被中間人偷走了,數量驚人。窮人無法進入銀行,但今天許多人有手機。不用太多麻煩,他們就可以通過手機接收數字貨幣,完全繞過銀行系統。

可編程代幣可以加強對援助支付的控制,在國家一級追蹤和追蹤資金流動,利用聯系分析來發現欺詐和腐敗。付款去向如何?為什麼這么多的東西流向一個地方?「這才是真正的希望!」……羅森諾爾說:根除了讓窮人貧窮的制度腐敗。發展中國家需要這樣一種工具,比美國或歐洲「很多事情已經足夠好了」更需要這樣的工具。

羅森諾爾建議,可編程貨幣可以使全球金融交易保持對當地法律法規的遵守:「假設你有一個標記化資產,你想出售。我們稱之為長期債務。法律規定,我只能把它賣給一個合格的投資者,一個擁有一定凈資產和年收入的投資者,或者我可以把它賣給外國投資者。」。如果羅森諾爾將其資產出售給他們,如果他們受美國司法管轄,他們可能必須持有資產一段時間,然後他們只能出售給合格投資者或外國投資者。


「我可以對我的代幣進行編程,以確保持有它的人符合這些要求,」羅森諾爾繼續說道。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數字貨幣倡議主任奈哈·納魯拉說:「未來,貨幣是可編程的!」。

PM可以創造一個目前難以想像的世界。奈哈·納魯拉還說道:「想像一下這樣一個世界,我可以把我的醫療保健數據出租給一家制葯公司。他們可以運行大規模的數據分析,並向我提供一個加密證明,表明他們只是以我們同意的方式使用我的數據。他們可以付錢給我。」

可編程代幣可用於幫助實現環保目標,如消除世界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例如,在去年馬尼拉灣的一次海岸清理中,當地漁民收集了3噸垃圾,大部分是塑料垃圾,並用以太坊的ERC-20代幣支付他們的勞動報酬。Coins.ph幫助將加密演算法轉換成法定貨幣。像這樣的努力似乎為兩個看似棘手的問題提供了一個巧妙的解決辦法: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和海洋塑料廢物。


在可編程貨幣成為日常現實之前,還有哪些障礙需要克服? 哥本哈根大學的卡爾·維克托·馮·瓦赫特(Carl Victor von Wachter)在接受《Cointelegraph》雜志采訪時表示,「必須克服區塊鏈在全國范圍內的可擴展性問題。此外,許多技術和應用還有待於最終用戶的改進。這項技術目前在用戶界面和用戶體驗方面過於復雜。」


Anyblock Analytics GmbH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數據官弗雷迪·茲萬茨格(Freddy Zwanzger)告訴我們,人們需要在處理數字貨幣及其作為法定貨幣替代品的有用性方面接受更好的教育。用日常用語「比如優惠券和忠誠積分」來幫助他們理解概念,可能會有所幫助。


格羅斯說,人們對可編程代幣的潛在利益普遍缺乏了解,公共機構(如央行和政府)與將成為可編程代幣主要用戶的工業部門之間的合作不足。持續的監管不確定性也無濟於事。

西爾維斯特補充說,任何數字支付解決方案都必須執行基本的KYC(了解你的客戶)檢查,並開發可信的治理協議。「一旦(數字)支付開始通過不同的管道流動,它們就成為監管機構的挑戰。」


AGB副董事兼數字化主管托比亞斯•坦納(Tobias Tenner)解釋說,如果首相要堅持己見,「必須考慮隱私和匿名問題」,這一點很多人都同意。與比特幣(Bitcoin,BTC)相比,比特幣(Bitcoin)提供了相對較高的隱私度——用戶不容易被監控——可編程代幣是為可追蹤性而設計的。然而,Rosenoer說,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隱私設計到代幣中,例如,使用零知識證明,可以確認一個人確實擁有聲稱擁有的資產,而不必透露該個人的真實身份。

伯查迪認為,一個 社會 可能只能容忍這么多的可追溯性。不是每個人都希望政府追蹤他們所做的一切。因此,考慮何時應用可追溯性和何時不應用是很重要的。可能有門檻,例如: 低於1000美元的交易將無法追蹤


廣泛使用PM最有可能的時間范圍是什麼? 羅森諾爾說,「大規模非BTC數字貨幣的出現泛濫!」。要麼是2020年底,要麼是2021年初,它很可能以中國DCEP的形式出現,要麼是臉書的Libra。坦納還補充說,「在未來五年內,由私人銀行發行的可編程歐元可能與Libra等其他可編程電子貨幣共存」。



Zwanzger說:「在我看來,需求是存在的,但技術在用戶體驗、採用等方面還不完全存在,更大的障礙是進入人們/用戶的頭腦(和心靈)。例如,甚至在區塊鏈出現之前,就有過使用本幣的實驗,但這些實驗並沒有成功。我不認為新興的區塊鏈技術至少在未來一到三年內能夠改變這種狀況。」

英國達勒姆大學(Durham University)金融經濟學教授凱文•多德(Kevin Dowd)提出了一個更為懷疑的觀點。「在我看來,可編程代幣還沒有證明它們能夠實現優於或低於現有技術所能實現的結果的可行性。他告訴《每日電訊報》雜志。

正如Burchardi在波士頓咨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博客中所指出的,過去10年討論的大多數CBDC模型並沒有真正解決可編程數字貨幣的可能性。但它們提醒我們,當可編程貨幣在政府層面得到大規模採用時, 社會 /經濟的全面變革可能隨之而來:

「大約10年前引入的第一代CBDC的互操作性和可編程性有限。下一代,被稱為cbdc2.0,將可能在國家或超國家層面(以歐洲央行為例)。這些貨幣可能有助於貨幣政策的自動化,從而減輕新興經濟體惡性通脹的風險,減少購買力不平等。」

正如報告指出的,對政府來說,也許最具吸引力的價值主張是:

❸ 能介紹幾本關於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書嗎

1.《比特幣白皮書: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作者中本聰。先把這份白皮書看完再考慮其他的內容。
2《Fortran95程序設計》,作者是彭國倫。
3《Fortran77和90/95編程入門》,作者是丁澤軍。
4. 《失控:機器、社會與經濟的新生物學》
5.《必然》,作者是凱文·凱利,提到了未來20年的12種必然趨勢。
6.《精通比特幣》,本書會為你提供必備知識,引導你進入比特幣世界。
7.《區塊鏈革命》,講述了比特幣底層技術如何改變貨幣、商業和世界,作者是唐塔普斯科特、亞力克斯·塔普斯科特
8.《區塊鏈新經濟藍圖及導讀》,作者梅蘭妮·斯萬
9.《區塊鏈:量子財富觀》,作者韓鋒/張曉玫
10.《金融的邏輯》,作者是陳志武。作品深入淺出地從財富的文化和制度基因談起,從而告訴讀者金融的邏輯是什麼。
相關書籍還有《經濟學原理》《區塊鏈:技術驅動金融》《區塊鏈革命 : 比特幣底層技術如何改變貨幣、商業和世界》《區塊鏈技術指南》《圖說區塊鏈》《區塊鏈將如何重新定義世界》《數字貨幣:比特幣數據報告與操作指南》《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智能時代》等,說實在的,區塊鏈作為一個熱點資源還是比較多的。主要是判斷(是否有價值)和行動(要入早點入)。
再推薦一個區塊鏈相關的APP,叫金色財經,推薦一個公眾號,叫寬客在線。文章資料豐富;

❹ 凱文凱利預測未來哪五大趨勢

4月9日在博鰲2018亞洲論壇數字經濟分論壇上,《凱文·凱利(Kevin Kelly)分享了未來世界的五個趨勢:

第五個趨勢關於監測和記錄。屏幕越來越多,我們在看屏幕,屏幕也在看我們。有各種感測器會記錄我們的數據,包括血壓、心跳等,我們可以量化自己。任何能被監測到的數據都已經被監測。到2025年,街上你看到的一些廣告牌可能就記錄下了你的行為。

最後,凱文·凱利還表示,新的技術會創造出新的問題,這些問題又需要新的技術去解決。這個過程中充滿機會,「所有的人,其實現在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大家並不落後。」

希望語言都一一實現呀。

❺ 「蜂巢思維」,區塊鏈時代的第一性原理

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樣,很快就會具有自治力、適應力以及創造力,也隨之失去我們的控制。但在我看來,這卻是個最美妙的結局。

——《失控》

"蜂巢思維"出自凱文·凱利的《失控》(1994),簡單的說「蜂巢思維」就是「群體思維」。蜜蜂的群體結構,在蜂巢之中每個個體各有分工,自發維系整個蜂巢,蜂巢就像是一個整體,匯集了每個個體的思維。凱文·凱利用蜂巢思維比喻人類的協作帶來的群體的智慧。

1.蜂群的「蜂巢思維」

「蜂群的靈魂」在哪裡?早在1901年,比利時作家莫利斯·梅特林克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它由誰統治,由誰發布命令,由誰預見未來……?

現在我們已經能確定統治者不是蜂後。當蜂群從蜂巢前面狹小的出口湧出時,蜂後只能跟著。蜂後的女兒負責選擇蜂群應該何時何地安頓下來。五、六隻無名工蜂在前方偵察,核查可能安置蜂巢的樹洞和牆洞。他們回來後,用約定的舞蹈向休息的蜂群報告。在報告中,偵察員的舞蹈越誇張,說明她主張使用的地點越好。接著,一些頭目們根據舞蹈的強烈程度核查幾個備選地點,並以加入偵察員旋轉舞蹈的方式表示同意。這就引導更多跟風者前往占上風的候選地點視察,回來之後再加入看法一致的偵察員的喧鬧舞蹈,表達自己的選擇。

除去偵察員外,極少有蜜蜂會去探查多個地點。蜜蜂看到一條信息:「去那兒,那是個好地方。」它們去看過之後回來舞蹈說,「是的,真是個好地方。」通過這種重復強調,所屬意的地點吸引了更多的探訪者,由此又有更多的探訪者加入進來。按照收益遞增的法則,得票越多,反對越少。漸漸地,以滾雪球的方式形成一個大的群舞,成為舞曲終章的主宰。最大的蜂群獲勝。

這是一個白痴有、白痴享、白痴治的選舉大廳,其產生的效果卻極為驚人。這是民主制度的真髓,是徹底的分布式管理。曲終幕閉,按照民眾的選擇,蜂群挾帶者蜂後和雷鳴般的嗡嗡聲,向著通過群選確定的目標前進。這是一個由兩萬個群氓合並成的整體,它和比特幣的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2.螞蟻的「蜂巢思維」

從一個定居點搬到另一個定居點的蟻群,會展示出涌現控制下的「卡夫卡式噩夢」效應。你會看到,當一群螞蟻用嘴拖著卵、幼蟲和蛹拔營西去的時候,另一群熱枕的工蟻卻在以同樣的速度拖著那些家當掉頭東行。而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螞蟻,也許是意識到了信號的混亂和沖突,正空著手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的亂跑。簡直是典型的辦公室場面。

不過,盡管如此,整個蟻群還是成功地轉移了。在沒有上級作出任何明確決策的情況下,蟻群選定一個新的地點,發出信號讓工蟻開始建巢,然後就開始進行自我管理。

3.鳥群的「蜂巢思維」

一個鳥群並不是一隻碩大的鳥。科學報道記者詹姆斯·格雷克寫道:「單只鳥或一條魚的運動,無論怎樣流暢,都不能帶給我們像玉米地上空滿天打旋的燕八哥或百萬鯫魚魚貫而行的密集隊列所帶來的震撼。(鳥群疾轉逃離掠食者的)高速電影顯示出,轉向的動作以波狀感測的方式,以大約七十分之一秒的速度從一隻鳥傳到另一隻鳥。比單只鳥的反應要快得多。」鳥群遠非鳥的簡單聚合。

4.演算法生成的群體智慧

在《蝙蝠俠歸來》中有一個場景,一大群黑色大蝙蝠一窩蜂地穿越水淹的隧道湧向紐約市中心。這些蝙蝠是由電腦製作的。動畫繪制者先製作一隻蝙蝠,並賦予它一定的空間以使之能自動地扇動翅膀;然後再復制出幾十個蝙蝠,直至成群。之後,讓每隻蝙蝠獨自在屏幕上四處飛動,但要 遵循演算法中植入的幾條簡單規則:不要撞上其他的蝙蝠,跟上自己旁邊的蝙蝠,離隊不要太遠。 當這些「演算法蝙蝠」在屏幕上運行起來時,就如同真的蝙蝠一樣成群結隊而行了。

5.涌現——看不見的手

「蜂巢思維」的神奇在於,沒有一隻蜜蜂在控制它,但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一隻從大量愚鈍的成員中涌現出來的手,控制著整個群體。它的神奇還在於,量變引起質變。要想從單個蟲子的機體過度到集群機體,只需要增加蟲子的數量,使大量的蟲子聚集在一起,使它們能夠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階段,當復雜度達到某一程度時,「集群」就會從「蟲子」中涌現出來。

螞蟻研究的先驅者惠勒認為,集群所形成的超級有機體,是從大量聚集的普通昆蟲有機體中「涌現」出來的。他指出,這種涌現是一種科學,一種技術的、理性的解釋,而不是什麼神秘主義或煉金術。

涌現是一種非常普通的自然現象。涌現這個概念表現的是一種不同類型的因果關系。在這里,2+2不等於4,甚至不可能意外地等於5。在涌現的邏輯里,2+2=蘋果。當聆聽巴赫時,充溢我們身心的所有「巴赫的氣息」,就是一副富有詩意的圖景,恰如其分地展現出富有含義的模式是如何從音符以及其他信息中涌現出來的。

要想洞悉一個系統所蘊藏的涌現結構,最快捷、最直接也是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運行它。就此而言,有什麼潛藏在人類個體中沒有涌現出來,除非所有的人都通過人際交流或政治管理聯系起來?在這種類似於蜂巢的仿生超級思維中,一定醞釀著某種最出人意料的東西。這里有一個關於活系統的普遍規律: 低層級的存在無法推斷出高層級的復雜性。

計算機科學家越來越意識到,蜂巢思維和分布式問題是一體的,它們都是從一大堆相互連接的部件中涌現出來的模式。

6.從量變到質變

事物的涌現大都依賴於一定數量的個體,一個群體,一個集體,一個團伙,或是更多。滿滿一槽的水,當你拔去水槽的塞子,水就會開始攪動,形成渦流。渦流發展成為漩渦,像有生命一般成長。不一會兒,漩渦從水面擴展到槽底,帶動了整個水槽里的水。不停變化的水分子瀑布在龍卷中旋轉,時刻改變著漩渦的形狀。

不管我們在何時拔掉塞子,漩渦都會無一例外地出現。漩渦是一種涌現的事物——如同群一樣,它的能量及結構蘊涵於群體而非單個水分子的能量和特性之中。一如所有涌現的事物,漩渦的特性來源於大量共存的其他個體,一滴水並不足以顯現出漩渦,而一把沙子也不足以引發沙丘的崩塌。

數量能帶來本質性的差異。一粒沙子不能引起沙丘的崩塌,但是一旦堆積了足夠多的沙子,就會出現沙丘,進而也就能引發一場沙崩。一些物理屬性,如溫度,也取決於分子的集體行為。當連接度高且成員數目大時,就產生了群體行為的動態特性——量變引起質變。

7.區塊鏈:二十一世紀的圖標

原子是20世紀科學的圖標。原子象徵著簡單所代表的質朴力量,代表著牛頓的機械論世界觀,不管是科學還是管理,都遵從於自上而下的層級結構。一個帶有禪意的思想:原子是過去,下個世紀的科學象徵是充滿活力的網路。

網路的圖標是沒有中心的——它是一大群彼此相連的小圓點,是由一堆彼此指向、相互糾纏的箭頭織成的網。達爾文在其巨著《物種起源》中論述了物種如何從個體中涌現而出。這些個體的自身利益彼此沖突,卻又相互關聯。當他試圖尋找一幅插圖做此書的結尾時,他選擇了纏結的網。

網路是唯一有能力無偏見地發展或無引導地學習的組織形式。所有其他的拓撲結構都會限制可能發生的事物。群的拓撲結構多種多樣,但是唯有龐大的網狀結構才能包容形態的真正多樣性。

網路是群體的象徵,由此產生的群組織——分布式系統——將自我散布在整個網路,以致於沒有哪一部分能說,「我就是我」。無數的個體思維聚在一起,形成了無可逆轉的社會性。它所表達的既包含了計算機的邏輯,又包含了大自然的邏輯,進而展現出一種超越理解能力的力量。暗藏在網路之中的是神秘的看不見的手——一種沒有權威存在的控制。 原子代表的是簡潔明了,而網路傳送的是由復雜性而生的凌亂之力。

1962年,第一篇有影響力的論文《分布式通信網路》宣告網路的誕生,之後的幾十年,網路得到巨大發展,發展成為有圍牆花園的互聯網。人們發現圍牆花園並不是堡壘,反而更像是監獄。

區塊鏈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比特幣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首次打破圍牆,創造了一個新的天地。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它已迅速發展成為一個3342億美元的新興行業。區塊鏈基於P2P網路,融入密碼學、概率論、計算機科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等多門學科,依賴群體智慧和涌現模式,組成了一個分布式、去中心化、協作及可適應性的網路。區塊鏈將掀起一場革命,在這里,蜂巢似的群體是主角。

8.達爾文時代的數學原理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說中最不能讓人接受的部分就是它的必然性。自然選擇的條件非常特殊,但這些條件一旦滿足,自然選擇就會無可避免地發生!自然選擇也許不該被稱為生物學定律。它發生的原因不是生物學,而是概率論。

進化不是一個生物過程,它整合了技術、數學、信息和生物學的過程,幾乎可以說,進化是一條物理法則,適用於所有的群體,不管它們有沒有基因。

我相信存在一種生命的數學。自然選擇也許就是這種數學中的加法。要想充分解釋生命的起源、復雜性的趨勢以及智能的產生,不僅僅需要加法,還需要一門豐富的數學,由各種互為基礎的復雜函數所組成。它需要更為深入的進化。 單憑自然選擇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大有作為,就必須融入更富創造力和生產力的過程。除去自然選擇,它必須有更多的手段。

一如乘法是某種連加運算,但從這種快捷運算中涌現出了全新的力量,如果我們只把乘法看成是加法的重復,就永遠也不可能掌握這種力量。 只滿足於加法,你就永遠得不到E=mc²。

任何事物聚集成群都會與原來有所不同:聚合體越多,由一個聚合體觸發另一個聚合體這樣的相互作用就越有可能會呈指數級增長。在某個點上,不斷增加的多樣性和聚合體數量就會達到一個臨界值,從而使系統中一定數量的聚合體瞬間形成一個自發的環,一個自生成、自支持、自轉化的化學網路。

區塊鏈就是這樣的網路,聚合自組織的蜂巢,從多個維度上進行自然選擇,在不同的尺度上,以不同的節律,用不同的風格運行著。這種多元化的深度進化,猶如智能,是從某種動態群落中涌現出來的。這種最具適應性的系統是如此不羈,以至於與失控之間僅一線之隔。進化的系統會自己找到這個平衡點。

引述阿博切那個怪人的話,他說:「我更關心那些空白的地方,那些能想像得到卻實現不了的形態。」在區塊鏈的網路里,未來已來!

❻ 區塊鏈可被定義


2018年3月12日,由杭州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杭州市金融工作辦公室、蕭山區人民政府、和讓納杭州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杭州市創業投資協會、杭州銀行承辦的第二屆萬物生長大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辦,巴比特、比原鏈創始人長鋏做了《未來可被預言,區塊鏈可被定義》的主題演講。
以下是演講內容: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被邀請來做這樣一個分享。我分享的主題是「未來可被預言,區塊鏈可被定義」。
我曾經是一個科幻作家,大學期間寫過一些科幻小說,當時科幻還是一個非常小眾的群體,讀科幻小說的人很少。後來我有一個如今很火的帖子,在2011年的時候有一個大學生在知乎上提問:如果有六千塊錢做投資理財的話,你有什麼建議?當時我給他的建議就是買比特幣。現在看這是一條價值兩千萬的建議,當然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因為這個題主最終沒有買比特幣,對我來說也是喚沒一個悲傷的故事,因為我寫的小說大家很多人沒有讀過,但是這條建議卻經常被人提起,而且最近幾年不斷有人發私信給我買什麼幣好,但是我個人並不是投資理財的專家,我們公司是做區塊鏈。
巴比特建立網站是在2011年,成立公司是2014年,所以我們可能是國內最早一批做區塊鏈的公司。我們是基於什麼判斷區塊鏈這項技術將來可能會被普及,或者是存活的呢?
這就要提到我曾經在大學時寫過的一個科幻小說,叫《屠龍之技》,這個計算機題材小說寫於2007年,它講的是黑客由於在雲時代可以調用網上的巨量的計算資源,可以完成一些非常宏大的科學計算工程,這篇小說當時發表以後遭到了很多讀者的批評,他們認為這個小說看起來不真實,質疑黑客的能力大到超乎常人的想像。
但是現在看來其實這個小說一點都不誇張,為什麼呢?因為在雲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能力會被不成比例的放大,在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的能力可能是一種正態分布,就像人的身高、體重一樣的,但是在互聯網上人的能力和影響力都會不成比例的放大,它是強者越強,是馬太效應+長尾效應的復合體。
這個小說的核心思想就是兩點,第一點就是雲計算會放大人的能力,計算能力的提升會放大人的能力,第二個就是計算即權力。所以當比特幣這樣一個新事物出來以後,好像我小說中寫的世界正在變成現實。當2008年到2010年比特幣被介紹進中國的時候,很多人就已經聽說過比特幣,但是沒有引起注意,其實要理解區塊鏈這樣一個事物,需要一些知識的背景。
另外我要介紹一本書,就是凱文凱利寫的《失控》,這本書是寫於90年代,但是這本書有非常超前的預見性,其中有一章介紹了加密貨幣的先驅,但是這些先驅後來都成為先烈,他們失敗的原因是什滑陪么?其實區塊鏈是需要基於三項核心技術,這三項技術是逐漸成熟的。第一項技術就是非對稱加密,在85年的時候橢圓曲線函數加密已經很成熟了,但是很遺憾的是用一種中心化的方式來實現加密貨幣,中心化有什麼風險呢?就是當發行貨幣的公司倒閉或者是創始人被抓,或者中央伺服器被人攻擊,都會造成系統的崩潰,所以後來失敗了。在2000年時候,開始有人首次把點對點技術引進加密貨幣,率先實現分布式的加密貨幣,但是後來也失敗了,原因很簡單,就是沒有辦法找到一種方式可以解決雙重支付(同一筆錢被使用兩次)。直到1997年亞當拜客提出工作量證明,在04年哈爾芬妮把這種技術拓展為可重復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所以08年比特幣白皮書得以很成功地發表。
而且在比特幣中所精心設計的技術方案後來看來都是非常超前的。比如說在2014年時候,斯諾登曝料,橢圓曲線函數加密不安全,因為美國國安局在這條加密的標准裡面設置了後門,使得國安局有一種不為人知的辦法可以弱化這條曲線,當時很多人驚呼比特幣已死,這個系統可能會崩潰,但是後來中本聰沒有使用國安局頒布的加密標准,而是使用了一條非常罕見的曲線。
再舉一個例子,哈希兩次以後量子計算機也威脅不到比特幣地址,無法從地址破譯出比特幣的私鑰。更有意思的是中本聰還採用了一個找零機制這樣一個奇葩的交易方式,找零機制就是每一筆交易所剩下的余額都打到一個新的地址上去,現在看其實這樣做也是為了防止量子計算機,因為比特幣的交易只有在交易的時候它的公鑰才會曝露在區塊鏈上,你只要在每次交易的時候把剩下的錢都打到一個新的地址,其實你的公鑰是不會曝光在區塊鏈上的。
所以從這么多的細節來看,可以說中本聰有點像是一個細思極恐的人,所以很多人認為他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
剛剛提到為什麼把工作量證明機制引入到區塊鏈,引入到比特幣,這個加密貨幣就成功了呢?因為工作量證明機制其實就是哈希計算,計算為什麼對區塊鏈這么重要?我可以通過這樣一個表格來給出一個非常通俗易懂的證明。
這個表格表示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其實是呈一種鏡像關系,現實世界也可以叫做原子世界,在現實世界中事物都是隨機分布,都是隨機性,在數字世界上一般東西都是偽隨機的,現實世界中天底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互聯網上一切東西都可以復制,在現實世界是正態分布的,在數字世界是冪律分布,是馬太效應+長尾效應。在現實世界中事物都是競爭性資源,就是獨占性資源,比如一個話筒、一杯水我擁有它,別人就不能擁有它。在數字世界所有的資源都是一種非競爭性的資源。比如一個文檔我把這個文章傳給了另外一個人,但其實這個文檔是不能像現實中一本書轉移一樣的,因為這個文檔有可能在我的電腦或者是其他的存儲介質中保存了無窮多個副本,所以基於這樣一個鏡像關系,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在現實世界中要復制一模一樣的東西非常困難,這個問題可以轉為你是否可以在現實中製造出完美晶體,你可以製造出完美晶體,其實是可以復制一模一樣的東西,但是熱力學第三定律告訴我們,你要製造出完美晶體需要畢竟絕對零度,你就要投入巨量的能源消耗,反過來我們通過這種對稱思維,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在數字世界就是在互聯網上,你要防止一樣東西被復制,來實現這種競爭性資源也是非常困難的。要實現這樣一個競爭性資源,就需要投入巨量的人員消耗,就是計算。投入的計算力越高,防止雙重支付的壁壘就越高,這就是計算的重要性。
所以既然現實世界跟數字世界有這樣一個鏡像關系,其實區塊鏈就可以理解為這個印刷機的逆向機,我喜歡用這樣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來定義,區塊鏈就是印刷機的逆過程。
印刷機為什麼這么偉大,其實在印刷機誕生之前人類的知識和信息都是競爭性資源,聖經也好,武林秘籍也好,都是競爭性資源,但是印刷機誕生之後,這個知識和信息變成可以大規模復制,或者復制的邊際成本幾乎等於0的非競爭性資源,所以才有後面的信息革命,有了互聯網,互聯網其實是印刷機的加強版。但是互聯網問題就是在數字世界很難實現競爭性資源的轉移,也是為什麼90年代一些加密貨幣先驅都失敗了原因,區塊鏈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它是率先在互聯網上實現了競爭性資源,第一個競爭性資源當然就是比特幣,是立起來的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第一張牌倒下以後我們可以想像還會倒下第二張、第三張只要是價值屬性的東西其實都是非常適合用區塊鏈來做登記和流通的,因為互聯網適合的是信息屬性的事物,所以我們說互聯網是信息傳輸協議,區塊鏈是價值傳輸協議,凡是具有價值屬性的資源其實都是非常適合跟區塊鏈結合的。
所以我不認為區塊鏈會取代互聯網,區塊鏈本身是互聯網的平行世界,它是要做互聯網做不了的一些事情,所以有可能提出了很多商業模式,在我看來其實並不現實,比如它把那些信息屬性的東西、商業場景跟區塊鏈結合,其實我認為不是那麼恰當,因為信息屬性的場景就適合用互聯網來做,只有價值屬性的場景才適合「區塊鏈+」。
我們再進一步深化一下互聯網和區塊鏈的鏡像關系。互聯網的載體往往是軟體,區塊鏈的載體一般都是協議,軟體是需要申請專利來建立自己的專利壁壘,區塊鏈相反,大多數區塊鏈項目都是開源,是非常歡迎你拷貝它的代碼,不需要建立這種專利的壁壘,不需要護城河。軟體的開發主體一般都是公司,區塊鏈的開發主體往往是社區或者是基金會,非常鬆散的組織形態。軟體是需要不斷的迭代升級的,協議它的迭代升級卻非常困難,所以一般都是非常穩定的,因為協議的升級是需要全網共識的通過,當然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所以才會出現這么多比特幣。軟體是可以停止維護更新的,協議是啟動後便不可停機,24小時不停地運轉。基於這樣的思維我們可以解決很多心中的疑惑,比如說在10年的時候,當時很多專家或者投資界的大佬認為比特幣雖然是個先行者,但是不一定笑到最後,怎麼防止被後來者打敗,這是一個典型的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把比特幣視為一個軟體,通過技術的升級可能後來者居上,就像過去90年代的瀏覽器,後來早期的瀏覽器被新來的打敗了。但其實比特幣不能把它視為一種軟體,是一種協議,實現這種區塊鏈的方法已經是一種最小可行的方案,沒有太多優化的空間。
很多人把區塊鏈理解為第五次範式革命,因為它基於過去幾十年對技術更新的總結,大概就是每兩年就會完成這樣一種範式革命,跳躍式的革命。70年代就是大型機,80年代就是PC,90年代就是互聯網,00年代就是移動互聯網,10年代區塊鏈誕生了。這背後的趨勢其實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趨勢,大型機都是在科研院所或者是軍事機構,PC走入家庭,互聯網更加是走入千千萬萬的人群,移動互聯網更是彌漫在生活的各個角度,區塊鏈更去中心化了,連中央伺服器都沒有了。這里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區塊鏈的時間從1970年1月1日開始計算的,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特徵呢,其實是因為很多編程語言都是來源於Linux系統,Linux又來源於大型機,所以無形中有這么一個時代的烙印。
其實背後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演化規律,比如說資產演化的三階段,資產的演化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資產的確權,就是資產權益化,資產確權以後就可以整體轉讓了,所以有點像是資產的固態階段。第二個階段就是資產證券化,證券化以後資產可拆分轉讓,它的流動性顯然更強了,有點像資產的液態階段了,液態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說業態是需要有一個容器,這個容器就是資產的平台,資產還是不能跨平台流動,只有資產區塊鏈化以後,就是資產上鏈以後,真正進入一個氣態階段,因為每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私鑰來管理資產,不管是股權、收益權、債權還是知識產權等等,只要是這種價值屬性的資產都適合用區塊鏈來登記和流通,所以不再受限於平台,因為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錢包來完成資產轉移的過程,所以也不需要中心化的權力機構或者是一個中心化的交易場所,更宏觀一點,很多人總結了一個區塊鏈演化的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2009年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的階段,來解決價值傳遞的事情,可以理解為區塊鏈的1.0。在2017年的時候涌現了以以太坊為代表的通過智能合約來發行虛擬資產的時代,這樣可以理解為區塊鏈的2.0。我們認為在2020年的時候會進入到第三個階段,通過智能合約來發行實體資產或者說來幫助現實中的真實資產上鏈,區塊鏈最終還是要脫虛向實,服務於實體經濟,所以巴比特就是做第三個階段的事情,這是我們對區塊鏈的未來發展趨勢的一個預測。

❼ ETSC是什麼東西

來源於網路
各地塊鏈技術熱點,都認為它是繼大型機,個人電腦,互聯網的計算模式顛覆式創新,為此,激動,歡呼; 它也被視為洪水猛獸,要求嚴格的監管必須乃至禁止。很多人不禁問:塊鏈接新的信任機制需要信任另一個古老的法律機制,以補充它?
後面的塊鏈的蓬勃發展,確實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出於這個原因,如何阻止鏈,以使這項新技術可用於在法律框架內的人民,造福人民的正確認識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近日,副教授,法學研究中心塊鏈接民商法,政治學林梢偉西南大學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將亮相上海學習閱讀,「五月的人工智慧主題為」第二場活動,之間的塊和鏈法是該網站告訴讀者的關系。
作為「鏈繩之於法:塊連鎖值得信賴?「這本書的譯者,林梢偉認為,如果法律沒有有效的干預措施,可能成為另一塊塊鏈的」不法分子「因此不能阻止法律上鏈」無法無天「。引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的法律真空地帶,造成對塊鏈產生負面影響。凱文Woba他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教授,低於其賬面塊鏈分析應用,探索新思路塊鏈的未來發展。

❽ 2022年,你的書單里有哪些好書

2022年,我的書單里有:
1、《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作者J.K.羅琳,這是一本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品,以流行的魔法世界為背景,講述哈利·波特的帶領下,他的朋友們穗搏與反派的戰斗。
2、《深入淺出JavaScript》(Head First JavaScript Programming),作者Eric T. Freeman和Elisabeth Robson,這是一本經典的JavaScript編程書籍,簡單易懂,內容豐富,講解如何構建JavaScript應用,以及如何使用JavaScript進行Web開發。
3、《認知技術與智能機器》(Cognitive Technologies and Intelligent Machines),作者Bhaskar Ramamurthy,這是一本關於認知技術和智能機器學習的基礎書籍,詳細講解如何使用認知和雀技術和智能機器來改善業務流程,以及智能化和自動化的實現方式。
4、《區塊鏈技術指南》(Blockchain Technology Guide),作者David Gerard,這是一本關於區塊鏈技術的入門書籍,講解區塊鏈的歷史、概念猜棚祥、原理以及應用,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區塊鏈如何影響商業、社會和技術領域。
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區塊鏈講師凱文講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阿瓦隆礦機付款流程 瀏覽:208
數字化貨幣下誰最受益 瀏覽:852
重慶市區塊鏈的主要項目 瀏覽:655
比特幣礦機突然停電 瀏覽:795
數字貨幣支持機型 瀏覽:239
礦機的推廣模式 瀏覽:182
區塊鏈游戲還有哪些 瀏覽:522
以太坊智能合約工作原理簡述 瀏覽:581
微信和支付寶對比特幣管控 瀏覽:762
數字貨幣投資全球分布 瀏覽:339
以太坊相關幣種 瀏覽:616
atp是什麼數字貨幣 瀏覽:20
聚星挖礦 瀏覽:441
鄰居房是機房挖礦 瀏覽:727
老師區塊鏈講課 瀏覽:523
生活中用到的數字貨幣 瀏覽:490
派特區塊鏈寵物街 瀏覽:130
山東礦機現股價 瀏覽:250
深圳梧桐在線礦機 瀏覽:552
履帶式液壓扒礦機 瀏覽:851